万豪以家庭文化取胜人才争夺战
创建时间:2012-03-27
字号:【默认大超大】
万豪国际集团为配合其在中国酒店市场的迅猛扩展,现正全力壮大其人才队伍。目前万豪在中国管理60家酒店,并计划在2014年增至100家,其亚太地区人力资源高层估计万豪今年在中国需增聘12,000至15,000名员工,然而他们对此已胸有成竹,作好有关部署。
万豪国际集团亚太地区、中东及非洲首席人力资源官费立基 (Jim Pilarski)表示:“中国酒店市场现正发展蓬勃,业界全力争夺人才是不争的事实,万豪国际集团的‘大家庭’企业文化有助于吸引及留住优秀人才,使得我们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有优势。要模仿复制任何一种好的人力资源点子颇为容易,但卓越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则非常困难。”
费立基解释说,所谓万豪的‘大家庭’企业文化,是指公司全心全意关怀其员工。他表示:“本公司的创始人J. Willard Marriott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企业家,他曾明言道:公司对其员工关怀备至,员工会将心比心很好地对待客人,然后客人就会不断光顾客人。”
他表示:“家庭伦常是中国非常重视的传统美德,有鉴于此,万豪相信其企业文化与中国社会的人文精神丝丝入扣。”
与各大高校紧密合作
除了凭借其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万豪国际集团在中国也实施多种切合实际市场情况的手段,力争吸引及留住人才。
为确保获得充足的潜在人才供应,万豪国际集团和中国7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2011年,万豪国际集团总共从此等院校招募了162名毕业生和1,352名实习生。
此外,万豪国际集团与北京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天津商业大学与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合作学院、上海旅游管理学院、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有长期合作计划。万豪的经理和主管定期在上述院校进行客座讲课,同时也为其学生提供实习培训和奖学,其优秀学生在毕业后更有机会在万豪酒店工作。
然而万豪国际集团认为“玉不琢,不成器”,一般高校的学生的技能需要进一步磨练,才能全面发挥其潜能,因此万豪国际集团在中国推出其享誉业界的“启航者”管理培训生项目。
万豪国际集团亚太地区人力资源副总裁戴经纬(Regan Taikitsadaporn)表示:“该项目旨在培养并留住优秀人才,它从卓越的高等院校招纳培训生,然后他们在其有关的专业领域接受广泛的培训,从而培育成为胜任酒店管理岗位的人才。”
为期24个月的“启航者”管理培训生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入职、岗位体验和发展。在这三个阶段,万豪为培训生提供各种训练,协助他们发展成为全面的酒店业英才。
从跨部门的工作、财务管理基础、提高客人满意度练习到领导技巧训练,以及最后阶段个人项目的完成。通过这样的探索学习过程,万豪的新员工能掌握所有重要基本知识,协助他们学得更好更快。公司内部还设置了一个所有酒店“伙伴”的支持网络,其成员包括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培训经理、部门主管,以及同期的培训生。
协助员工鹏程万里
费立基表示,万豪希望让员工知道及认同一点,就是他们在万豪不是得到一份工作,而是一个事业发展平台,而公司全力协助他们开创并掌握亮丽的前景。
他指出:“万豪在中国发展如此迅速,这为员工创造不少发展机遇,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公司协助他们提高能力,不断进步。”
在2008年之前,万豪酒店在中国的所有总经理都为外派人员。在2012年,有15%的总经理来自中国本地,万豪的目标是到2013年把这个比率再翻一番。万豪国际集团制定了一个中国总经理发展计划,以配合达到这个目标。
万豪国际集团中国华北地区区域人力资源总监颜洁雯表示, 在2011年,万豪在中国的各家酒店中有超过300名经理取得横向或纵向的晋升,其中有25%的万豪中国酒店经理是从非管理层晋升。为了巩固万豪的企业文化与标准,公司致力于在新开业的 酒店中经理级别的职位上,使用50%的来至万豪内部的员工。
在美国及加拿大以外地区的万豪酒店每年都要拨款支持集团的国际培训基金,作为培训酒店经理级人员的经费。此外,万豪为所有员工提供每天15分钟的岗位技能培训。
万豪国际集团的经理通过参加20余种不同的管理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其个人才能,扩阔知识层面,为其酒店作出更多贡献。这些计划以学员的能力为本位,直接与业务目标挂钩,全面发挥资源,并且由万豪持有认证的专业培训师主持并提供指导。每个课程的学员人数由20人至25人不等,课程设计十分注重互动交流、实践练习、参与前后的表现评核比较、以及计划如何付诸行动。万豪国际集团在全球70多个国家及地区,每年为员工提供超过10种语言的300多套管理培训课程。在2011年,在亚洲提供的142套管理培训课程,其中有42套通过普通话进行,由20名懂普通话的培训师指导,中国有2,016名万豪经理参加了培训课程。
颜洁雯表示:“我们的人力资源目标是把适当的人才在适当时机安排在适当的岗位,此外,万豪的方针是基于工作态度来选拔人才,然后培育并提高他们的才能。”
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Regan Taikitsadaporn先生; Jim Pilarski先生以及Sandra Ngan女士.